生物 天文 历史
Infinite varieties

有一种力量,从未消失

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”——北宋·王安石

我不是一个阅历广泛的人,但我知道很多人或动物的故事——有的源自想象力,有的源自已逝的时光。随着脑中故事增加,我发现其中一些总有同一种不知名、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魅力,冥冥中将我吸引。那些故事的主角,总在不同的世界干着同一件事——以飞蛾扑火的架势对着脑中虚幻的“理想”前仆后继,不畏任何险阻。我曾经不明白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,让他们将脑中的“疯狂”想法付诸实践,但无疑,这股不知名的力量的效果也许短时间看不出,最终结果都是显著的。 

三年级时阅读那本让我“一读惊奇,再而迷,三而痴”的《狼王梦》,是我记忆中首次产生这种困惑。《狼王梦》讲述了一只母狼在配偶死去以后,耗尽全力费劲心机地试图将自己的5个孩子培养成狼王的故事。在这条崎岖险径上,她一次又一次地失去自己作为狼王培养的孩子,忍痛咬牙继续之后重复悲剧。最后,她在接连失去四个孩子又遭到第五个孩子的背叛之后,耗尽全力与一只苍鹰同归于尽。我通过共情感受到了她的复杂情绪——从丧偶失子的悲痛遗憾、遭遇失败的无奈不甘,到希望又起的兴奋,最后到遭遇自己孩子背叛、心有余力不足的无奈,以及尽全力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决。但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驱使她不顾任何风险威胁地追逐“狼王梦”——是已经故去的配偶?还是曾经身为狼群二把手的骄傲?或是母性本能?当时,我还没有答案。 

五年级,我因为《明朝那些事儿》迷上了中国历史。在一览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是如何步步为营打下疆域治理国家之后,我又从前读起,囫囵吞枣看了千古英魂中较为有名的几人的故事。各朝代的法学家们吸引了我的注意力。我看到秦国的商鞅顶着压力变法,初见成效后因为损害了他人原先的利益,被残忍处刑。我看到秦国正统一六国的时候,几乎失去一切的韩非因为始皇对他的好奇来到秦国,试图推广他那套严苛的法律,却在朝廷上屡屡失意,最终殉法而死。我看到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,为心中的理想法奋斗了一整个青春,而他费尽心思的作品却被当时其他大臣一棒子打死,终留一句“我心匪石,不可转也”……他们的事迹或许悲壮,却影响巨大而深远。也许在当时行驶效果并不理想,但他们的“法”,终究做到了“化腐朽为神奇,化无序为有序”。这种让人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的、在历史的文人武将中同时存在的力量,我开始称之为“理想的力量”。 

终于初中了,经历了一学期叛逆一学期荣耀之后,我步入了迷茫而决定性的八年级。第一个学期,我定了个宏伟的计划——成为他人眼中的完美学生。然而实际没完全跟上计划,过了前两个星期的新鲜劲和兴奋劲,我在住宿限制自由和新老师的不适应下,陷入了混乱和烦躁。我一方面产生厌学迹象,一方面强迫自己遵循计划;但在糟糕的心态下,对于自己的任何失误,我都秉持着跟“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”完全相反的态度,始终无法调动理智控制烦躁,查清原因解决问题。于是意料之中,我在矛盾下充满烦恼的病倒了。无力的躺在床上,我想了很多。我知道这么下去不行,生病是个契机,于是第二天请了假,带着口罩一个人跑到星巴克开始东山再起的第一步——设立目标。我观察每一个进入咖啡馆的人的衣着和身体细节,推断他们的职业、家庭等种种经历,以此为参考大致了解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;接着在白纸上整理烦恼,一一给出解决方案;最后依据先前对于“想要成为的人”的要求制定了长期、中期和短期计划——推翻之前过于理想化的目标,对于感兴趣的学科(神经科学和化学)做出深入了解,以及把作为目标前提的每一门学校学科学到最好,尽力而为。至此,我用“理想的力量”解决了厌学问题,初次有意识地做到了“化无序为有序”。 

如今,我才知道所谓“理想的力量”,其实是经过自然选择后刻在基因里,在特定情境下能被激发的人的意志力。正是它,让人类这个种族在自然竞争中生存、迁徙、扩张、发展。纵观历史每一个乱世,再低头看看这“抗疫”的当下——“理想的力量”,这种力量,从未消失。


评论 ( 1 )
热度 ( 15 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也上寒山 | Powered by LOFTER